深度对接深圳产业资源 让黄石电子信息产业茁壮成长

发表于2018-06-01 分类:财经 来源:杭州网

▲黄石市市长董卫民接受深圳媒体采访。

  5月 30日,2018年黄石(深圳)电子信息产业招商推介会在深圳召开,一场电子信息产业的交流与碰撞在此拉开帷幕。新时代的黄石,正成为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为特色的"华中硅谷",期待和迎接更多来自深圳(珠三角)的电子信息行业翘楚们的到来。

  黄石与深圳两座城市之间有什么相互吸引的特质?未来,黄石与深圳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将如何深度对接,实现资源共享、互利共赢?在此之际,深圳多家主流媒体联合访问了黄石市市长董卫民。他感叹道,深圳市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好,而在距此 800公里之遥的黄石市,经济建设亦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,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的悄然崛起,让黄石吸引着发达地区尤其是深圳企业家的目光。

  董卫民对未来的规划务实而理性:在做好 PCB产业的基础之上,逐步向产业链两端延伸。通过深度对接深圳的产业资源,发挥两地的产业优势,让电子信息产业茁壮成长。

  深圳晚报:2018年黄石(深圳)电子信息产业招商推介会今天在深圳举行,在您看来,黄石与深圳两座城市之间有什么相互吸引的特质?

  董卫民: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事实上,这已经是黄石第三次来到深圳招商了,感觉这里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好。两座城市在某些城市基因和价值取向上基本相同,我个人认为,至少有 3个相同的城市特质:首先是创新活力。深圳区位优势得天独厚,是一座活力之城、创新之都。黄石 3000年炉火不熄,是一个以矿冶文化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,无论是青铜时期还是近代工业化时期,黄石一直都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。

  其次,两座城市都有开放包容的城市胸怀。深圳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、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,也是最具包容性的城市。开放包容也是黄石城市精神的核心内容,对外来人才包容、对外商外资包容、对各行各业包容,成为黄石上下的行动自觉。

  最后,黄石与深圳一直都在践行自强不息的精神。这些接近的城市精神内核,让我们对深圳倍感亲切,利用两座城市的比较优势,企业可以把研发和销售中心放在深圳,生产基地布局在黄石。因为我们位于长江经济带上,属于武汉城市圈的一员,而且黄石一直是一座工业城市,有着完整的产业配套和相关政策。我们的黄石新港就是由深圳盐田港控股的。经过 3年建设,黄石新港从当初的不毛之地发展成为长江排名第一的散货码头。未来,我们还将承接更多来自深圳的产业转移。

  深圳特区报:未来,黄石与深圳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将如何深度对接,实现资源共享、互利共赢?

  董卫民:电子信息产业有着非常长的产业链条,这需要我们尊重产业发展规律,不能好大喜功。现在做的最多的还是 PCB产品,在把这个产业做透做精的基础上,我们再往两头延伸,包括封装测试、模组、面板等产业。这需要黄石更加主动作为,积极对接深圳,我们对此一直有比较清晰的路径设计,未来我们将重点在 3个方面下功夫。

  第一,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平台。目前,黄石已经引进了一大批深圳电子信息企业,也组建了深圳黄石创业商会,要充分利用这些招商平台,吸引更多电子信息企业落户黄石。

  其次,进一步加大承接深圳产业转移力度。发挥黄石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优势,重点围绕 PCB产业链延伸承接深圳产业转移,按照补链强链的思路,推动 PCB产业向上游和中下游两端延伸,引进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和电子终端项目,推动产业提升价值链,产品迈向中高端。

  再次,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。大力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建设,降低电子信息产业物流成本;不断优化土地、资金、人才等要素配置,引导优质要素资源向电子信息产业倾斜。

  深圳商报:历史上黄石是一座传统的工业城市,现在黄石正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,为什么会选中这个产业?这与黄石曾经的工业基础有关系吗?

  董卫民:的确,黄石是一座有着辉煌工业文明的城市,目前仍然是全国重要的原材料基地,是全国第二大特钢生产基地、最大的模具钢生产基地、"四大"铜及精深加工基地之一。

  黄石每年大概有 1000万吨钢、2000万吨水泥、100万吨铜、100万吨铝的产能。传统产业具有高耗能、高污染、高排放的特点。因此,我们必须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调整产业结构。

  发展电子信息产业,黄石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——被誉为"电子信息产业之母"的 PCB印刷电路板产业链,是黄石铜精深加工产业链的延续和伸展。而黄石正好是"四大"铜及精深加工基地之一,年产阴极铜约 70万吨,完全可以满足铜基电子材料(如铜箔)、印刷电路板等的生产需求。目前,黄石的 PCB产业已渐具规模,PCB产业产能总规模超过 2000万平方米 /年,成为华中区域 PCB产业综合实力最强、产能规模最大、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,也是继珠三角、长三角后国内第三大 PCB产业集聚区。

  电子信息企业最看重的区位和物流条件,黄石也具有极大优势。从区位上,黄石毗邻武汉光谷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,能够发挥协同效应,实现集聚融合发展。在物流上,黄石通江达海,陆、铁、空、水交通便捷,可以实现水路、铁路联运,企业物流成本十分低廉。基于这样的产业基础及优势,我们选择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。当然,我们还有生物医药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。

  晶报:我们关注到,黄石一流的营商环境被深圳多家企业负责人频频点赞。其中最突出的要数黄石市实行的企业投资项目"先建后验"模式。"先建后验"究竟是怎样的模式?"先建后验"改革有什么样的意义?取得了什么成果?

  董卫民:营造一个好的营商环境非常不容易,培养能够长出参天大树的产业生态,需要从政策、要素、制度等各方面努力,特别是制度环境非常重要,现在的企业落户,不只是看中政策、要素等供给,更看中制度环境。

  为此,从去年 2月份开始,我们坚持先行先试、大胆突破,在黄石开发区实行工业投资项目"先建后验"改革试点,受到了企业好评和欢迎。这是我们优化营商环境、塑造良好产业生态的一个缩影。

  实际上,"先建后验"是项目审批制度的改革,把过去的"串联审批"改成"并联审批",把"前置审批"改为"后置验收"。比如说企业的项目建设,原来要把所有的手续都审批好了,才能开工。现在企业项目在完成工商营业执照、项目备案或核准后,只需要出具规划部门的项目选址和规划条件、国土部门的土地预审意见,签订一份承诺书,就可以拿到"施工通知单"开工建设了。在后续建设过程中,再逐步将国土、规划、环保、消防等相关审批手续补充完善,竣工后接受验收。实际上,是把过去开工前的手续放在开工以后来审批,而审批的标准并没有降。

  我觉得,"先建后验"这样的模式可以促进审批效能提速,增强企业投资的积极性,既可以让项目迅速落地、建成投产,还可以降低企业资金使用的周转效率、减低企业建设成本、时间成本。

  目前,"先建后验"改革运行良好,效果显著。企业投资项目平均审批时限由改革前的半年左右,缩减到改革后的 20天左右,准备充分的甚至 7天就可以动工了。

  深圳新闻网:我们关注到,黄石正在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,请谈谈电子信息产业对黄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。

  董卫民:电子信息产业是黄石高质量发展的"龙头",引领黄石的高质量发展。黄石的高质量发展有两句话,一个是"有中出新",指的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;另外一个是"无中生有",指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。

  目前,黄石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表现良好。就黄石而言,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,有利于优化我们的产业结构,推动整个经济转型升级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  同时,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有利于对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,实现产业提升价值链、产品迈向中高端。比如,我们通过发展 PCB产业,既拉长了铜产业链,又通过 PCB产业的基础作用,吸引了一大批上下游电子信息产业。此外,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还有利于高素质人才聚集,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,加快新旧动能转换。

  可以说,当时引进沪士电子,是黄石播下了电子信息产业的一粒种子,如今,黄石电子信息产业正在长成参天大树。随着电子信息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壮大,必然成为黄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

  (深圳晚报记者王新根吴洁)



回到顶部